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中篇丨长江经济带圆桌对话共识:区域协同、科技赋能与商业破局

发布日期:2025-11-04 09:05:01 点击次数:25 发布来源:办公室

  长江经济带以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中发挥着中枢和协调功能。“十五五”时期,环保产业的发力点与机遇在哪里?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环保产业支撑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0月23日下午,由我会联合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协会共同主办的“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在肥召开。其中的圆桌对话环节,聚焦“十五五”时期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重点邀请长江经济带省份国有环保集团与民企上市公司负责人,以“趋势研判、布局谋划、区域协同”为主题与行业精英展开对话。重要内容特分三期摘录推送如下:

 

  主持人:

  安徽省环保产业协会执行会长  王思军

 

  对话嘉宾:

  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方斌斌

  江西省华赣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利平

  安徽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罗太忠

  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光明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明

 

  话题二: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有何建议?

 

方斌斌

 

  美丽中国先行区示范区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建议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勾勒蓝图要有一体化建设规划,内容包括定期发布年度计划、产业状况白皮书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和指引产业发展。长江经济带产业系统协同发展,必然涉及到产业布局、一些重大环境基础设施更新升级,各细分领域必须找准自己特色定位才能扬优势补短板,梳理汇总出的短板就需要大家一起来协同解决实现错位发展。

  其次携手共建科创平台是实现协同的一个发力点。未来五年科技创新是引领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风向标,江苏环保集团这几年也是久久为功锁定高科技目标,过去五年间建立了20个省部级以上科创平台。长江经济带产业联盟可以联手合作建设高能级平台,再由平台招引人才聚引重大研发项目,进而实现做大做优做强。

 

肖利平

 

  上午从安徽罗会长手里接过了大旗,后年在江西召开长江流域产业协同发展大会,届时希望在座各位带着高端技术、人才团队、经验感悟到江西去传经送宝。

 

罗太忠

 

  首先要建立“高层协调”与“市场主体”双轮驱动的协同治理机制。单纯依靠政府间的协调是不够的,必须发挥省级环保集团、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的桥梁作用。建议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下,由沿江各省市的环保龙头企业牵头,成立“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协同发展联盟”。联盟不仅可以促进技术、信息交流,更可以作为统一市场主体,共同承接跨省市的重大流域性、区域性治理项目,打破行政壁垒,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治理。 

  其次要构建“市场契约+生态补偿”的联动处置机制,合力攻克跨区域治理难题。长江经济带面临着如危废、医废等特殊废弃物处置能力不均、跨省转移难的共性难题。对此,建议我们创新构建“市场契约+生态补偿”的协同机制。由具备区位、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一家或几家省级环保集团和上市公司,牵头建设区域性的特殊废弃物处置中心基地,而其他兄弟单位,则通过签订长期服务与产能锁定协议,将各自省内的部分处置需求,以市场化方式定向转移至中心基地,通过市场化契约式的分工,解决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以及二次环境问题。

  最后要推动“技术应用”与“标准互认”,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长江经济带沿线数以万计的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存量资产,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管理粗放问题,这是一座巨大的、亟待开发的价值金矿。建议在产业协同发展联盟内部共享、共测、共推经过实践验证的节能降耗技术、智慧化运营模块和精细化管理经验。同时推动在环境监测、治理技术评估、再生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标准互认,降低创新技术跨区域推广的制度成本,让好技术真正能够在整个长江经济带无障碍地流动和应用。

 

郑光明

 

  产业协同发展关键要突出市场机制,如果靠政府行政命令可能不好使。打个比方,每个企业都有人力、采购、财务十几个软件,但各部门各行其事,各自的独立系统数据多是孤岛,未共享整合到一起。现在的产业就是这个状态,大家都是各干各的,如能把信息资源协同起来就会减少很多浪费、提高产业效率。那么如何实现协同共享?这就需要建立市场化机制,减少一些大家重复的动作,实现降成本。最近两年同兴科技在降本增效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企业将近1/3到一半的利润是因为降本和提效创造出来的。因此如果企业之间还是单打独斗,难以形成抱团取暖的产业生态。再如大气治理、水污染治理也存在上述问题,国家不断耗资去升级改造,但国内的排放指标跟发达国家比,跟世卫组织比还是有距离的,究其因就是这里面没有协同没有协调。如果协同了指标一步到位、设施一步到位,企业肯定可以大幅减少重复投资,对业主对产业也大有裨益。因此,实现区域协同从技术或从产业两个维度考虑大有文章可做。因为只有利用市场化的机制去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才能让客户感受到你的价值,然后相关利益方才去分配价值,这个课题值得产业相关各方思考和探索。

 

杨明

 

  在区域协同层面,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一盘棋”布局至关重要。如何破解技术及数据“孤岛”难题,建立有公信力的安全数据库及标准互认体系,下一步需要顶层设计及凝聚各方力量。除区域协同,环保企业之间也需要充分进行产业链协同,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内循环,以“分层规划、分级落实、分工协作”实现精准聚焦发展,促成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共赢。(未完待续)

 

  (以上文字根据现场视频录音整理,准确内容以视频为主,对话全程详见“安徽环保产业”公众号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