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明确将流域综合治理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2025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强调以流域为整体空间单元,统筹推进“四水共治”(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打破行政区划壁垒,重塑江河治理逻辑。其中以“流域”为关键词,对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提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水、严厉打击违法取用水行为等重点行动提出明确目标和方向。例如,第三点“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特别提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和“全方位提升节水水平”。
依法依规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严格取用水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取用水行为,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工业节水减排,提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水平;加强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利用。
第四点“加强江河水生态保护”中提出“改善河湖生态环境”等指导方向。诸如,北方地区以解决河流断流、湖泊萎缩为重点;南方地区以改善水动力条件为重点,实现水清河畅;开展华北地区主要河湖生态补水,巩固西北地区内陆河生态治理成果等等。
第五点“持续改善江河水环境”中则重点强调“加强江河水环境治理”。完善全国地表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高数智化监测预警能力。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深入推进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建成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持续推进河湖库清漂。加强沿河湖矿山、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水环境风险隐患综合治理。
当流域综合治理已经频繁出现在各类环保行动后,这份文件首次明确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标志着我国江河治理正式告别“分段而治”的传统模式,正式开启全流域协同治理的新时代。
12个项目总投资超250亿元流域综合治理市场“相当火热”
事实上,当顶层设计落地之前,各地实践行动已如火如荼展开。仅从近半年公开招标或中标的部分大型流域治理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就能生动反映出流域综合治理的火热市场。从上半年12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来看,总投资额已超250亿元,单项目投资从1亿至33亿不等,反映出2025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对流域治理的强力投入。
其中,EOD成为主流模式(占比超50%),将流域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农文旅、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捆绑,以期实现治理目标从单一环境修复转向“生态+经济”双赢。从项目开展地点来看,覆盖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等多个区域,涉及大江大河及其重要支流、湖泊,展现了流域综合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铺开。
这些密集落地的项目,正是对中央《意见》战略部署最有力的前期响应和市场验证,为流域综合治理时代的全面开启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结语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的出台,绝非一份孤立的政策文件,而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宣示。其深远意义不仅在于明确了“治什么”,更在于规划了“怎么治”。它标志着中国江河治理正式告别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九龙治水”、行政区划分割的“分段而治”传统模式,流域综合治理时代的帷幕已然拉开。
来源 | 环保圈
Copyright © 2024 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大道2800号创新产业园二期F5栋19楼 联系电话:0551--62828504
备案编号:皖ICP备17014695号-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