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修订草案)》将加速洗牌

发布日期:2025-07-03 10:31:36 点击次数:37 发布来源:办公室

  近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修订草案)》在行业内引发广泛讨论。作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核心评审依据,此次修订重点针对人员配置、场所环境、仪器设备及监测流程等数据质量关键环节。新规将带来哪些实质性调整?又将如何重塑行业准入标准与机构运营模式?
  一、修订动因:行业现状推动标准完善

  数据真实性挑战: 部分机构受利益驱动存在数据篡改行为,导致采样与检测过程难以追溯,事中事后监管面临困难。

  市场竞争失序: 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引发低价恶性竞争,行业整体盈利承压,亟需通过优化准入门槛调整市场格局。

  政策体系协同: 2023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落地实施,需同步修订补充要求以保障评审体系一致性。
  二、核心修订解析:24项条款升级行业规范

  (一) 人员资质:准入门槛多维提升

  1.团队规模与构成:
  监测人员总数下限设为15人(现行无要求)。

  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同等能力人员占比从15%提高至25%。

  监测人员需具备生态环境监测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非相关专业者,需10年以上从业经验(现行仅要求专业背景匹配)。

  2.关键岗位资格收紧:

  技术负责人: 需相关专业背景,最低从业年限由5年增至8年,“教育培训经历”不再作为替代选项。

  授权签字人: 专业背景要求更严,最低从业年限由3年延长至6年,且仅限授权范围内的相关工作经验。

  质量负责人: 新增中级职称硬性要求,并需具备6年以上监测或质量管理经验(现行无职称与年限要求)。

  3.人员稳定性要求:

  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质量负责人需与机构签订劳动合同。

  监测人员在该机构连续工作时长不得低于6个月。

  (二) 场所与设备:强化硬件管控与合规性

  1.场所环境规范:

  实验室需独立设置样品存贮、制备、前处理及仪器分析区域,分区标识清晰,并配备排风、温湿度调控等设施,防止交叉污染。

  租用/借用场地期限不得短于资质证书有效期(通常≥3年),须提供有效的场所使用权证明。

  2.仪器设备管理升级:

  防篡改功能强制化: 固定污染源废气采样仪、噪声测量仪必须配备防数据篡改功能;其他设备优先选用具备此功能的型号。

  租赁设备全流程管理: 租用设备须纳入机构管理体系,租期≥3年,租赁期内产生的电子数据需完整备份保存。

  设备性能核查: 新增“前处理”设备配置要求;设备使用前后需核查关键性能指标并记录。

  (三) 监测流程:构建全链条可追溯与防篡改机制

  1.原始记录完整性:

  记录须覆盖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测试、结果计算全流程。电子记录首选不可修改格式(如加密PDF),原“电子记录备份”要求删除。

  热敏纸记录需同步保存复印件或扫描件。任何记录修改均需全程留痕。

  2.方法与采样规范:

  取消非标准方法确认,仅保留标准方法验证。验证内容须包含人员能力、设备性能、实际样品测定等,且“准确度”表述调整为“正确度”。

  现场采样必须使用定位/授时设备记录点位及时间戳。监测方案需明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且至少需2名监测人员在场。

  3.报告与档案管理:

  监测报告新增仪器设备租用信息、采样点位详细坐标。涉及符合性判定的,审核人员需具备相应标准适用范围的解读能力。

  档案须建立案卷目录及卷内目录。监测方案、合同评审、分包记录等全流程资料均须归档,电子档案可替代纸质文本。

  (四) 管理体系与基础能力:夯实准入门槛

  1.管理体系运行时效: 首次申请机构,其管理体系需有效运行满6个月(新增“全”字强调全过程覆盖)方可提交申请。

  2.基础检测能力强制覆盖:  申请水、气、土壤等13类监测领域中任一单类资质时,必须通过该类别全部基础检测项目考核(如水质必测pH、溶解氧等,详见附件1清单),杜绝“空壳资质”。

  三、机构应对:紧抓6个月过渡窗口期

  (一) 紧急任务清单(1个月内)

  人员配置优化:

  全面核查人员职称、学历、工龄,制定招聘或培训方案,确保中级职称占比达标(25%)。

  关键岗位(技术负责人等)资质不符者,需立即调整或启动外部招聘。

  设备合规性排查:

  核查固定污染源废气采样仪、噪声测量仪是否具备防篡改功能,不合规设备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升级或更换。

  租赁设备合同期不足3年的,需重新签约并完善数据备份机制。

  (二) 中长期能力建设(3-6个月)

  管理体系运行验证:** 新申请机构需建立体系并试运行,重点记录采样、前处理、分析等环节数据,确保持续有效运行满6个月。

  方法合规与档案整理:

  停用非标方法,集中资源完成标准方法验证,保存完整验证记录。

  按新规要求重整档案目录,确保资料归档完整,电子记录可溯源。

  基础能力补强:  对照附件1基础项目清单,查缺补漏,通过培训、设备购置等确保全项目覆盖。

  四、行业影响展望:格局重构,合规为先

  新规实施将显著提升行业准入门槛与技术规范性,加速市场洗牌进程。短期内部分机构将面临人员、设备、流程的升级压力,合规成本增加。中长期看,具备扎实技术能力、规范管理体系、并能有效控制数据质量的机构,将在更规范的市场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行业集中度与整体服务水平有望提升。机构需积极拥抱变化,将合规压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契机。

 

  来源    |    中国环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