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上篇丨长江经济带圆桌对话共识:区域协同、科技赋能与商业破局

发布日期:2025-11-04 08:51:18 点击次数:22 发布来源:办公室

  

  长江经济带以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中发挥着中枢和协调功能。“十五五”时期,环保产业的发力点与机遇在哪里?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环保产业支撑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0月23日下午,由我会联合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协会共同主办的“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在肥召开。其中的圆桌对话环节,聚焦“十五五”时期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重点邀请长江经济带省份国有环保集团与民企上市公司负责人,以“趋势研判、布局谋划、区域协同”为主题与行业精英展开对话。重要内容特分三期摘录推送如下:

 

  主持人:

  安徽省环保产业协会执行会长  王思军

 

  对话嘉宾:

  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方斌斌

  江西省华赣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利平

  安徽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罗太忠

  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光明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明

 

  话题一:十五五”时期环保产业面临哪些机遇?

 

方斌斌

 

  产业体感不是太好,这是转型当中应有的阵痛,是可以理解,可以宽容的。总体来讲机遇大于挑战。在美丽中国建设战略向纵深推进机遇期,环保产业发展必然要跟节能低碳相结合才有新增长极。从区域层面来看,总书记对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有明确要求。长三角地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正稳步推进,既然作为先行示范,有大量实质性工作要推进。重点表现在区域生产生活都需做出示范,因此有大量产业增量空间需深挖。

  另外“十五五”期间环境基础设施更新和转型升级也提供了巨大市场机遇,如20年前大规模建设的很多污水处理场站都面临需要智能化更新阶段。尽管大家认为目前市场处于饱和状态,已从建设期到了运营期,但在更新换代过程当中,依然还有可观的市场空间待开拓。受土地财政影响,现在政府购买意愿不再强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信后续国家会在生态文明基础建设方面有持续战略规划跟进,各级政府预算上会对述领域做些安排。

 

肖利平

 

  科技创新是企业存续必由之路,也是未来高质量发展必答题。江西省华赣环境集团是一个省级投资平台,在我工作6年跨过了“十四五”全过程。6年里最大感受是环保产业正在剧烈转型,2010年2016年期间做项目是密集投资,之后接项目前提是技术驱动科技引领。2022年,集团针对市场需求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一直到今年结束,创新还是很有成效的。比如污水厂以前一直是很粗放治理模式,里面有很多潜力可挖,可以不断尝试一些创新小革命。2023年简单统计了下,科技创新仅仅给一个水厂就带来1,000万左右利润。试想,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几十个水厂,如果都把科技革命真正落实到位效率潜力惊人,这也是国家要求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和协同治污的内涵精髓所在。同时,市场的残酷也在倒逼企业自发自觉科技创新,竞争中你如果没有比别人更高一筹技术,比别人更低一点费用,那么你在市场竞争当中很难抢得先机。

  其次是关于制度与政策激励创新。这个创新不是企业和协会能做到的创新。环保的定位是什么?我认为它是一种刚需内需,是必须要做好的民生福祉。如监测这块很多高端设备都是国外产,国内相对较少,所以政府要在芯片一些重点领域加强政策扶持。我不敢苟同环保完全是市场化行为观点,因为环保是最大的生态公益,是政府要承担的一种责任。如果完全市场化,对于企业能否真正要做好环保必将产生很多不可控因素。

 

罗太忠

 

  第一个机遇是“十五五”期间存量时代的“运营革命”与提质增效。一方面,上半场建设的大量项目存在“工艺落后、能耗偏高”的通病,可以凭借专业经验和技术整合能力,提供“一厂一策”的诊断、技改和节能 降耗服务,通过 AI 算法和精细化控制等手段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价值创造。另一方面,一些持有环保资产的平台公司缺乏专业运营能力,这为我们大力拓展委托运营、输出管理体系和专业人才的轻资产服务模式提供了较好机会。

  第二个机遇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催生的能源化机遇。“双碳”目标已深度融入环保战略,未来的环保项目必须同时满足“减污”和“降碳”双重要求,这为传统环保业务的“能源化”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具体而言,可以推动污水处理厂从“耗能大户”向“低碳能源中心”转变,通过在厂区铺设光伏、结合污泥厌氧发酵进行热电联产,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甚至对外输出。尤其在工业园区,可以依托环保设施,将业务链条从单一的环境治理,延伸至包含余热回收、智慧能源管理在内的综合能源服务,实现价值倍增。这个机遇的本质,是将环保设施视为未来新型能源系统中的一个分布式节点,通过将环保业务与能源业务深度融合,开辟全新增长空间。 

  第三个机遇是“无废城市”建设驱动的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可重点关注几个方向:一是废旧锂电池、光伏组件等新兴废弃物的高值化回收,通过先进技术高效提取其中富含的镍、钴、锂等稀有金属;二是将粉煤灰、钢渣等大宗工业固废深度加工,制备成高品质的替代建材或工业原料,实现“原料化”替代;三是将餐厨垃圾、污泥等有机固废转化为标准化生物燃气、高品质有机肥、生物柴油等终端产品,并打通其销售渠道形成商业闭环。

 

郑光明

 

  未来“十五五”的第一个重要机遇是低碳转型。低碳转型看上去今年的市场反应好像是有点冷清,其实去年五大集团都有百万吨以上体量碳减排项目,国家能源集团有多个400万吨项目,直到今年虽然没启动,这不等于后期没有需求。据了解,这些项目明年可能会启动。低碳转型的碳指标监管职能从国家部委层面上管理职能已经划到国家发改委,后面政策推动力度可能会更大。为何这样研判?目前CCUS在美国等西方市场很火热,同兴通过线上数字营销,每个月都有几十条的线索,高达三四十个亿的商机。还有欧洲的公司和我们谈一些项目,同兴提供科研支撑。给大家分享这些机遇,说明虽然看上去市场反应平淡,但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需求。中国碳减排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因此只有提前布局谋划市场,一旦释放订单时企业就能跟得上节奏。再者就是专家预测我国碳中和市场会有十几个亿吨的二氧化碳会补齐,这是一个万亿级超大市场。但实际情况可能是石化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个博弈过程,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利用效率没有成本优势。

  第二个机遇是国际化。中国各行各业制造能力很强,咱们的技术水平完全能满足一些发展中国家需求。先进制造如光伏小电池、太阳能电板在国内基本饱和,先进环保装备技术也可到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去寻找机遇。

  第三个机遇就是人工智能。未来这个环保传统产业陆续进人工智能改造升级,在这个社会万物互联时代,未来如果还是线下去营销、线下交付,信息不对称迟早会被时代淘汰的。

 

杨明

 

  “十五五”是环保产业战略转型关键期,环保产业重心正从“治理”向“质效”跨越,从单要素治理到全要素、全领域、全地域、全过程的系统治理转变。这一转型背后,既是“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时代浪潮,更是环保产业重塑价值定位的历史契机。就“十五五”环保产业机遇判断,要牢牢抓住资源化、智能化、低碳零碳负碳化、国际化这四化方向,未来通源环境将持续强化生态治理与资源循环技术积累,推动环保产业从“成本中心”转向创造经济与生态双重价值的“价值中心”,让环保真正成为发展“新动能”而非“负担”。(未完待续)

 

  (以上文字根据现场视频录音整理,准确内容以视频为主,对话全程详见“安徽环保产业”公众号视频号)